普洱思茅,在充满柴米油盐味的居民楼下,在巷口的大树旁……社区咖啡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咖啡正以更加贴近市民的姿态融入生活中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近段时间,一家设计感十足的“视觉系”咖啡店——扎拉雅可在通商南路社区正式营业了。原本灰白的社区楼外墙变得简约温馨,小小的咖啡店被打造成了美学空间。门店主打普洱咖啡+甜点,自带网红属性的“小乌梅”和纯手工制作全麦面包,点单率居高不下。
今年3月份,扎拉雅可咖啡店的主理人张权英与思茅区通商南路社区签订了为期3年的合约。以社区投入基础建设,商家自投经营设备并租赁门面的方式承租了社区咖啡店,运营起了社区门口以咖啡生活方式为主的文化空间。
“对于社区来说,一方面盘活了社区的闲置资源,提升了社区的造血功能,带动了社区创新创业发展,另一方面也为社区居民打造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。”通商南路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柴钰晖介绍道。
“在这里开咖啡店,与商圈相比,经营成本会小些,也不缺客流,很多都是老顾客。”张权英道出了选择在社区里开咖啡店的原因,“社区咖啡店更接地气,各方面的融合度会更好,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,咖啡对于大家来讲,不仅仅只是一种消费,更多的是一种社交体验。”据张权英介绍,扎拉雅可咖啡店面积近30平方米,能同时容纳30人左右。相比一线咖啡连锁品牌,社区咖啡店距离消费者更近,能根据顾客个性化的需求及时做出调整。
开在社区的咖啡店,需要拓展多元化且大众的服务与产品,便民、亲民是社区咖啡店高复购率的重要因素。所以咖啡店的目标客户是大众消费者,为周边居民提供性价比高的产品。
“我喜欢约着三五好友过来喝咖啡,拍照打卡,社区咖啡店,不一样的咖啡文化的延伸和拓展,很喜欢这样生活化的咖啡场景。”市民刘怡杉说。
“人均基本消费在30元左右,是大多数人都可以接受的。咖啡口感也很不错,最吸引我的是小店那种氛围感,它带来放松的心情和状态。”市民杨婧是扎拉雅可咖啡店的常客,每天喝咖啡对于她来说是刚需。
品质高,氛围好,价格不贵是消费者选择社区咖啡店的理由。星巴克、瑞幸咖啡等头部连锁咖啡品牌抢占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,但当咖啡的消费群体逐步扩大,喝咖啡从“赶时髦”变成了日常生活需求,甚至是社交休闲方式,社区咖啡店自然有了人气。
“以前的咖啡馆是少数商务人士的工作场所,而当咖啡成为每一个人日常的需求、社交沙龙的时候,社区咖啡馆就应运而生了。”张权英说,咖啡社交属性的变化让社区咖啡扩大了发展的空间,这里不仅定位于满足周边居民生活和交流等需求,还积极承担起社区的公益活动,比如为社区居民免费提供咖啡知识培训,为社区老年群体进行公益募捐等。在这里,许多原本不认识的居民熟络起来,许多年轻人可以在家门口跟朋友聚会聊天,大家也因此成为朋友。“这里让我感受到其实幸福很简单。”居民李女士说。
社区咖啡店的出现给了消费者更多选择,也让普洱思茅的咖啡业态变得更加丰富。每天上午九点半,位于倒生根社区门口的多嚞咖啡(倒生根社区店)准时开门迎客。不时有步履匆匆的上班族点一杯咖啡外带,周边晨练的居民也会进店喝杯咖啡歇歇脚。
工作台外摆放着四张桌子,满打满算也只能坐下十来个客人。多嚞咖啡主理人程健表示,小店通过丰富产品品类来增加客单价,也就是咖啡+甜点、咖啡+餐食等“咖啡+”模式,顾客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清咖、奶茶、果汁、甜品等。
“接下来,我们也会在每个月不定期面向社区周边的咖啡爱好者,举办一些手冲咖啡的沙龙活动和咖啡知识分享会,让大家近距离体验手冲咖啡的乐趣,普及一下咖啡的趣味小知识。”程健介绍说,开在社区门口的咖啡馆,打造了丰富多元的社区消费生活新场景,能更好地服务市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。
“今天和老伴来社区办事,发现新开了一家咖啡馆,就进来体验了一下,他们家的椰香拿铁很好喝,以后还会来。”市民马绍琼说。
在普洱思茅社区咖啡店市场中,大多数人仍处于“第一杯咖啡”的尝试阶段,这也意味着社区咖啡的潜力巨大。在普洱咖啡原产地,越来越多的咖啡爱好者寻咖香而来,在地咖啡文化培育日趋渐浓,咖啡场景的消费不会被取代,只会不断迭代升级。大家优势互补,不断扩大咖啡消费群体。
城市更新只有彰显更多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,才能吸引、留住这些新业态,而这些新业态的繁荣也会反哺城市,带来活力与朝气的同时,给城市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加分。当前,普洱市正在加快建设旅游城市,着力打造布局合理、业态齐全、功能完善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。社区咖啡店的兴起,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居民需求,促进休闲消费,让城市生活更便利宜居。
标签: